暖心图图|她她她,她她她她她她她她

作者: 时间:2023-03-08 点击数:

 

undefined
制图:蒋艺源


她们

担负不同职责

迸发出不可替代的力量


她们

每一滴汗水

每一次拼搏

不需要别人定义

温柔且强大


一代代中国女性的拼搏奋斗

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创造出

一个又一个奇迹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致敬每一位中国妇女

节日快乐!


习近平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
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
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
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
女委员、女工作人员
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
向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和
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
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她们,闪耀在平凡中的光


“蝴蝶结女孩”,雄得起!


头戴红色蝴蝶结头盔
背着四五十斤物资
骑摩托车一天在山上往返几十趟
……

图片

2022年8月
重庆山火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在参与救援的“摩托骑士”中
一个飒爽的身影打动了很多人

这个女孩名叫吴朴慧
1997年出生的她
已经是一名资深的越野摩托车手
山火发生后
没有片刻犹豫
她骑上摩托车便出发了
“不能等,只想到现场帮忙做点什么”

undefined


“逮着什么送什么
看到什么送什么
累的时候枕在椅子上就能睡着”
吴朴慧连续5天都在前线

undefined


瘦小的身躯每天大概往返30个来回
吴朴慧的大红蝴蝶结头盔
在救援队伍中显得格外醒目
她说,这是自己的独特标志
想让大家知道“巾帼不让须眉”

绝壁上开挖掘机!她说“没有时间去害怕”


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中
从磨西镇通往震中海螺沟景区的
唯一道路曾一度中断
为尽快开辟救援通道
数台挖掘机在悬崖峭壁上
开山辟路的一幕
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

undefined


刘金梦
就是这支抢险队伍中唯一的女挖机手
面对碎石峭壁和奔腾的急流
刘金梦立即驾驶设备
投入到抢险作业中

undefined


抢险时,滑坡处与地面
几乎形成90度的垂直坡面
没有前进的路
刘金梦和同事们就用挖掘机
开辟出一条狭窄通道

undefined


刘金梦说,救援当前
“没有时间去害怕
如果害怕的话
就无法冷静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我就想尽快把路抢通
把被困的群众救出来”

一个打耳洞都怕疼的姑娘,为同学挡了8刀


一个打耳洞都怕疼的姑娘
面对凶徒冰冷的尖刀
她毫不畏惧,阻止行凶
并用身体护住女同学,身中8刀
……
她是2022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崔译文

2019年3月10日晚上
崔译文和同班女生
晚自习后结伴回宿舍
经过操场时

undefined


一男生手中持刀
要对女同学动手
在拉扯过程中
崔译文身中2刀
崔译文顾不上疼痛
捂着伤口挣扎起身
毅然用自己瘦弱的身体护住女同学
又不幸身中6刀,鲜血直流

undefined


“你想过当时情况很危险吗”
她说:“我只知道我不冲上去
她可能会死,那不行啊
我们俩都活着,就是最好的结局”

她们,创造无限可能

“北京时间之母”


她投身天文事业70余载
是我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开拓者
也是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
被誉为“北京时间之母”
她就是叶叔华
从1958年起
徐家汇观象台
着手筹建世界时综合系统
32岁的叶叔华挑起重担

无论寒暑、一丝不苟
叶叔华说:
“一旦知道自己工作的价值
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undefined


从1964年起
我国世界时测量精度
便跃居世界第二
一年后
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
通过国家鉴定
正式作为时间基准向全国发布
“北京时间”
自此沿用至今

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首位女性科学家


她带领团队发现了
抗疟药物青蒿素
让中国医药拯救了
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
她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她也是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
首位女性科学家

undefined

图片 屠呦呦在工作中(翻拍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她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
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
中国中医科学院
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

undefined

习近平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颁奖。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上世纪六十年代
恶性疟疾横行
1969年
时年39岁的屠呦呦临急受命
带领科研团队
整理典籍、走访名医
对200多种中草药
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
反复摸索
第191次实验终获成功

undefined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
作为抗疟首选方案
正是传统中医药的宝贵价值
和屠呦呦对于国家使命的忠诚之心
让世界疟疾感染者免于病痛
重获新生
“荣誉越多,责任越大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妈妈”托起大山女孩们的希望和梦想


她是孩子口中
慈爱又严厉的“张妈妈”
是将全部心血
倾注在教育事业上的“燃灯校长”
“只要还有一口气
我就要站在讲台上
倾尽全力、奉献所有
九死亦无悔!”
这是怒放的生命
这是无言的奉献
扎根贫困山区40多年
张桂梅以弱小的身躯
托起了大山女孩们的希望和梦想

undefined

图片
张桂梅肖像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张桂梅
当听到学生
大学毕业后
能为社会作贡献时
她觉得值了
教书育人的朴素心愿
正是支撑她坚持到底的不竭动力
豁出命来也要
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她用平凡的坚守
书写不凡
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背上有责任,心里有使命”
她说,因为我是中国医生


扎根黄土高原
一干就是50多年
患者随时能到她住的窑洞看病
她的电话号码
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
她就是儿科医生路生梅

粗略估算,仅退休后
她义诊的患者已超10万人次
“饭可以晚吃,但人的病不能等”

undefined

undefined


图片2020年1月29日,路生梅在抗疫请战书上写下:“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图片来源:榆林发布)


路生梅说
生命留给她的时间不知道有多少
可能后面眼睛看不见了
耳朵聋了
不能再做医疗工作了
“现在能帮助多少就帮助多少
尽自己所能”

她把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她放弃留在大城市的机会
回到革命老区百色
这个曾资助自己走出贫困的家乡

她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将扶贫当作自己“心中的长征”

她深夜冒雨赶路
却不幸在途中因公殉职

undefined


因其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
被追授“七一勋章”“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她就是黄文秀
一个躬身反哺大山
将青春和生命
投入脱贫攻坚事业的青年干部

undefined

undefined


黄文秀曾说
面对脱贫攻坚这条“长征路”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太空出差组”的女航天员


她是“中华第一飞天女”
作为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
2012年刘洋随神舟九号驻留太空13天
浩瀚宇宙留下中国女性的身影
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

undefined

2012年6月16日,刘洋在“神九”发射现场

距离第一次“上天”已经过去将近10年
时刻为下一次飞行任务做准备
这是作为女飞行员的刘洋
10年间始终坚持的信仰

undefined


刘洋说:“2012年的6月
我代表中国女性进入太空
那时是无比的幸福、激动、兴奋
当我离开天宫一号时
我曾向她庄严地敬了个军礼
坚定地对自己说
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再回来
我会一直心怀山海
眼有星辰,永葆初心
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她是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中国首次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
中国首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她就是王亚平

undefined

图片
2013年6月20日10时,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

太空并不会对女性更温柔
她也用实力证明
在太空里巾帼不让须眉

“每练完一次
技术上又进步了
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2013年6月
王亚平被选定为
神舟十号飞船航天员
2021年10月
王亚平重返太空
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

undefined

图片
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 摄

做一件事不难
难的是坚持一辈子
“对我来说
航天员不仅是一个职业
更是一项事业
而且是我热爱的一项事业”

我国第一代女搜救机长


长期坚守东海海疆
她能操控直升机
在长宽只有3米的船头上空悬停
参加工作以来
宋寅执行救助任务309起
救助225名遇险人员
她就是我国第一代女搜救机长宋寅

undefined


十多年的时间里
宋寅在一次次地出海救援中
由飞行员成长为教员机长
面对突发险情
她从容冷静直面挑战

她说:“在过去的十三、十四年工作的时间
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情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
我依然会做这件事情
守住自己的初心!”

她们,用笑容感染生活

她们
是女儿,是妻子
是母亲,也是自己

不论何种身份
她们都活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她们都在时刻诠释着女性之美
她们的笑容就是平常生活中最甜的糖

undefined

图片

妇女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是可爱、有趣
还是冷静、专业
……

你的样子
就是当代中国妇女的样子
请你坚持所爱、自信而活
成为最好的自己


图片




 

版权所有 枣庄职业学院图书馆 联系邮箱:zzvc92638@163.com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